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

佛教的演變興衰



 淨心文教基金會於5月4日,邀請證因法師講述《中印佛教史概說》。證因法師以簡略的概要方式,搭配圖表解說,講述印度佛教的歷史,以及略述中國佛教史,並略談藏傳佛教的判教方式。中印佛教史的流傳與演變,值得我們加以認識與學習。


 對於佛陀的出生年代,與佛陀的入滅時代,各家學者考證不一。簡單來說,佛教源於印度古國,經過二千五百餘年的流傳至今。近代學者稱佛陀時代為「原始佛教」或「根本佛教」。佛陀入滅約一百多年後,佛教首度分成上座部與大眾部,史稱「根本分裂」。之後逐步分裂,進入所謂「部派佛教」時期。

 從西元一世紀起,到西元六世紀,印度的大乘佛教開展興盛(年代約西元50年~500多年)。初期代表性經典有《般若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維摩經》、《華嚴經》  等經典。西元四世紀起,進入大乘後期,與初期的有了顯著的差別,主要思想宣說「如來藏」和「佛性」,代表性經典有《涅槃經》、《勝鬘經》,以及發揚唯識思想的《解深密經》等。

 西元七世紀後,印度受到回教民族阿拉伯人的侵略,激起國家民族意識而傾向民族宗教的印度教;佛教於此政治背景下,逐漸融和印度教而傾向密教化。密教興起,主要經典有《大日經》、《金剛頂經》。至十三世紀時,佛教在印度終至衰微不振。

 佛教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,北傳到中國,至今約有二千年的歷史。於隋唐時期,開展出中國大乘八宗,大放光彩,進而傳入日、韓。漢傳佛教在佛教史上,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,主要得力於經典的漢譯。由於佛典的翻譯流傳,帶動佛學的研究風潮,蓬勃發展的風貌,豐富了中國文學創作的內涵,為中國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。

 中國佛教的發展,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時期:(一)經典翻譯時期(東漢至魏晉南北朝);(二)八宗並弘時期(隋唐盛世);(三)禪淨爭主時期(五代趙宋);(四)宮廷密教時期(元、明、清);(五)淨土經懺時期(清末民初)。

 中國佛教的八宗發展,流傳至今,以禪宗、淨土宗影響最大。禪宗的臨濟宗「話頭禪」,與曹洞宗的「默照禪」,至今仍廣為流傳。淨土法門不僅禪師力倡兼修,因為簡單容易修持,故流傳廣遠,近代台灣以廣欽老和尚、李炳南居士、妙蓮老和尚、淨空法師等人倡導念佛,最具代表性。

 一整部二千五百年的佛教史,不論是印度佛教史,或是中國佛教史,都是浩瀚深究的學問。讀歷史,可知興衰,知殷鑑。證因法師講述《中印佛教史概說》,只能略說,如果想進一步深入了解印度佛教史,或是中國佛教史,建議可藉閱《佛光教科書.第四冊 佛教史》,可以一次將印度佛教史與中國佛教史,作全面性的了解。

 附註:《佛光教科書.第四冊 佛教史》,淨心文教基金會高雄圖書館有館藏,歡迎大眾借閱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